-
2025-08
14
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徐志平课题组提出物理传递学习理论框架,以解决在预测合金强度时精度与效率难以兼顾的难题。该框架仅需基于少量化学精度理论计算数据,即可实现金属合金强度的高精度筛选。在理论预测引导下,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合作,通过高通量离子束沉积技术,首次制备出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高强度亚稳态二元合金,为合金材料开发开辟了新路径。在物质科学领域,高强度合金的预测与制备是长期面临挑战的重....
-
2025-08
12
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力学指标,包括血管刚度、血压及血管壁内的应力等,密切关联着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尽管已有研究分别提出了动脉刚度、血压或壁应力的在体无创测量方法,但现有技术仍面临直接测量多个力学指标的难题和生物力学指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性两个问题。实现多力学指标的同步、同位置表征不仅有助于深入揭示血管功能状态,也构成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为解决上述挑战,清华大学....
-
2025-05
20
弹性结构中的突跳失稳(snap-through buckling)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失稳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工程系统中。例如,捕蝇草叶片通过突跳闭合捕捉猎物,雨伞在强风中突然翻转,均体现了系统在双稳态结构间的快速切换特征。这种高效的形状切换与能量转换机制,使突跳失稳在微机电开关、跳跃机器人、可编程材料与能量收集装置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力学模型中,欧拉屈曲为双稳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经典范式。细长的弹性条带...
-
2025-05
06
液滴接触高温固体表面时,会迅速在其底部形成一层稳定的蒸汽膜(图1A),从而有效抑制沸腾,显著降低液滴与表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使液滴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无规则运动行为——这就是著名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该效应引发的界面输运、振荡、稳定性、传热与传质等多样性行为不仅在基础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液体输运、生物样品低温存储、热能工程与能量转换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备受....
-
2025-04
22
形状重构能力可赋予机器人丰富多样的运动模式,极大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前,这类机器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形态改变:一是采用舵机等机械结构精确重构;二是依靠智能材料制成、兼具变形和锁定能力的变刚度驱动器。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减小电机尺寸与质量并实现其复杂变形能力颇具挑战。现有驱动器在小尺度(如
-
2025-04
17
石墨作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层状材料之一,自16世纪被应用于书写至今,在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当两个原子级光滑的石墨表面以一定旋转角度堆叠时,其界面将实现近零摩擦和零磨损的结构超滑状态。这种超滑界面为微机电系统、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摩擦磨损难题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近年来基于该特性开发的微发电机、静电驱动器等原型器件已展现出突破性性能。此外,这种范德华材料之间的转角界面还展现出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