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
19
尽管孔洞形成在传统固体材料、液体中往往与破坏、失效相关,但其对于生命体发育却意义非凡:它是形成管道、腔体等存储、输运、呼吸、消化等功能器官的基本方式。除了在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外,孔洞形成也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过敏性哮喘中上皮屏障的破坏、肿瘤形成中的上皮通透性提升和癌细胞穿透间皮组织等。然而,组织内的细胞如何主动变形、协同迁移产生孔洞的机制尚不清楚。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李....
-
2024-06
11
近日,航院庄茁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发布了全球首款分钟级的从影像到3D打印点阵个性化骨修复体(ITI)智能设计技术。该成果来自清华大学航院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共享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目前已经在北医三院骨科临床治疗实践中得到应用。图1 缺损部位镜像CT影像切片及智能设计结果可视化展示该技术是由航院庄茁教授团队以“FEM+AI”先进计算软件为核心开发的智能化骨修复体定制设计平台,可用...
-
2024-06
01
复刻人类皮肤源于自然演化的高级感知功能,是电子皮肤、机器人等前沿科学技术领域长期追求的目标。为此,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目前,尚未有电子皮肤能够复现人体皮肤中机械感受器的细微观三维空间分布形式,进而像皮肤一样,在物理层面实现压力、剪切力、应变等多种机械信号的同步解耦感知。图1.具有三维架构的电子皮肤:仿生设计概念及真实器件图片。A图展示电子皮肤的仿生设计概念;B图为贴....
-
2024-05
29
分布式能源系统利用分布式光伏、多能联供和储能等设备提供轻便灵活的能源服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涉及海量终端用户,具有多主体特征,集中化的统一调控模式常常因为操作权限问题或潜在的恶意操纵行为不被分布式用户接受;现有的去中心化管理方案也因未能兼顾隐私保护和决策安全等需求,在应用上受到限制。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陈群课题组在多主体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去中心化管理研究....
-
2024-05
07
近日,在武汉举办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上,在“航天运输航班化研制与运营新模式研究学术论坛”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介绍了提出的载人登月航班化运输大系统方案,并介绍了关于载人登火星航班化运输大系统的初步构想。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将在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并且计划在2040年实施载人登火星。国际社会的共识是未来将在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永久基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获取,并将火星建设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为实现....
-
2024-04
23
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宝音课题组提出,我国“天问二号”任务的目标小行星2016 HO3来自位于月球背面的布鲁诺撞击坑。该成果首次将近地小行星与月球特定撞击坑建立动力学关联,并预测了一类尚未发现的月球起源小行星家族,对于近地小行星起源演化研究和我国未来行星探测工程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振荡天星”2016 HO3是一颗奇特的地球“小月亮”,它在绕太阳做轨道运动的同时也与地球伴飞“共舞”。这颗小行星是我国即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