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
16
超材料的概念最初源于电磁领域,人们将人工设计的用于调控电波极化的材料称为电磁超材料。随后这一概念逐渐拓展到其他多个领域,如声学超材料、光学超材料、热学超材料等。力学超材料是指人工设计具有特定微观结构、介观连接以及宏观布局的材料。传统的材料概念上侧重于组成成分,而力学超材料更侧重于结构,有时也称力学超结构。不同于自然界已有的材料,经过特定设计的力学超材料通常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超凡的性能,展现出广阔....
-
2024-01
04
渗吸现象普遍发生于自然和工程应用中,如咖啡气泡在方糖中上升、雨水渗透到土壤中、生物医药制备、新材料设计、微流控芯片中的微化工过程、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油气资源开采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然而,由于多孔结构和流体的复杂性,多孔介质的几何约束对多相流动微观物理及宏观渗吸模式的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极大制约了工程应用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升级。清华大学航院工程力学系王沫然教授课题组采用先进微纳加工技术和微流体....
-
2023-10
18
近日,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郑泉水院士研究组在结构超滑技术相关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设计了全自动的结构超滑材料转移测试系统,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精确位移平台和力传感器,实现了结构超滑材料的自动转移技术,以及石墨-三维材料异质结的摩擦性能测试。基于该系统,该研究展示了结构超滑材料精确转移和组装的应用结果。研究将加速大尺度结构超滑的应用和结构超滑器件的研发。自动化系统的设...
-
2023-10
17
利用干细胞高效、高保真地构建消化道类器官,对研究人类消化道发育及疾病发生机理、推动干细胞疗法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模拟早期胚胎肠管的发育过程,可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形成具有胃、肠、食道、肺等器官特征的一系列消化道类器官模型。然而,现有方法效率较低、可重复性差、难以进行标准化制备,且人们对调控消化道类器官形态发生的机制尚缺乏深刻的理解,严重阻碍了消化道类器官构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图1.....
-
2023-10
10
9月27日,清华大学航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琦博士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类可以精准复刻生物软组织非线性力学响应的柔性网状支架,解决了支架与再生软组织间力学不匹配的问题,并促进了生物软组织大段缺损的再生。由于外伤或者病变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会导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软组织的大段缺损在没有手术干预的情况下难以完全修复,且移植治疗的供体有限,并...
-
2023-09
22
水凝胶材料具有柔软、生物相容性和对刺激的相应性等特点,在柔性电子、生物医疗和可驱动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相比传统铸造成型的水凝胶制备工艺,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水凝胶结构,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技术的可3D打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打印分辨率和高度的可拉伸特性,但模量、强度、断裂能和疲劳阈值较低,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