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
24
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兴教授带领的微纳测量团队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界面层纳米结构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在室温下锂负极和硫化物电解质界面形成的单晶硫化锂层可有效钝化界面,而60℃下形成的多晶硫化锂界面层将导致超高的界面阻抗。图1.研究成果展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凭借其显著提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储能、电动汽车及便携式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界面问题依然是限制全固态锂电池性....
-
2022-08
15
近日,航天航空学院张一慧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在曲面上制造复杂三维结构和电子器件的新策略。基于该策略课题组在十余种不同曲面上成功制备了几十种基于高性能材料的复杂三维结构,并研制出连续可调的偶极子天线,与心尖共形集成的高度可拉伸三维集成电子系统,以及附着于圆管内表面的三维流体传感器。在摩擦力传感、微型机器人可控运动、宽视场光学成像和流速测量等众多领域,基于三维立体结构的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具有不可或....
-
2022-06
10
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群仰、冯西桥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表面独特的双尺度粘-滑摩擦行为,借助改进的理论模型,首次阐明了异质界面变形对表面摩擦行为的影响,揭示了二维范德华层状材料内部堆垛状态对表面摩擦行为的调控机制,为理解微观摩擦耗散机制、发展摩擦的主动调控策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作为一种典型的摩擦行为,“粘滞-滑动”(简称“粘-滑”)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尺度的接触滑动界面。特别地,原...
-
2022-06
09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可编程的“材料”,它们通过内嵌的“开关”来实现自身形状或运动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特定功能或适应特殊工况。例如,捕蝇草感应外界环境而诱导叶面失稳完成对昆虫的捕捉,含羞草通过感应外界激励将叶片进行快速的闭合实现主动的保护。与此相比,传统材料尽管支撑了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但性能参数仍然是刚度和强度等被动的力学性能,不具有多模态和多路径的变形能力,也难以进行适时自主调整。图1. 多模态...
-
2022-05
25
1997年,荷叶表面自清洁特性的微观机理得到揭示,受此启发,人们提出了超疏水这一特殊的固液表面润湿概念。因超疏水性表面在环境、能源、热交换、信息等极其广泛的领域都有重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吸引了持续高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物理上讲,当水滴与粗糙固体表面接触时,主要存在两种润湿状态,即液滴只与粗糙材料顶部接触的Cassie润湿状态,和液滴与粗糙结构内部完全浸润的Wenzel润湿状态。超疏水指的是液滴接....
-
2022-05
14
5月14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第二十二届教育研讨会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召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中南大学教授唐海波、清华大学教学评估中心主任王红;航院黄克智院士、过增元院士、余寿文老师,院长李路明、党委书记曹炳阳、航院督导组教师以及各位在职教师。来自北大、中科大等多所兄弟院校的师生在线上共同观摩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航院副院长宝音教授主持。李路明为本次研讨会致辞。他首先感谢学院的黄先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