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6月19日,在航院郑钢铁教授协助下,郑厚雯等组织飞行器结构设计课程的学生,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五院502所、一院一部及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开展“课程-工程衔接”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访一线科研单位+校友对话”形式,实现专业知识与航天工程对接,开辟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
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负责遥感卫星的总体设计,持续引领我国高分辨率、高时效性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在这里,同学们参观展示中心,观摩东方红等卫星模型,了解我国遥感卫星发展历程与突破。座谈会上,清华校友分享职业经验,与同学交流学业、科研等话题,让同学们对飞行器结构动态设计在遥感卫星中的应用有了深刻认识。
五院502所是我国航天器控制技术核心研制单位,引领了智能时代的航天器控制革命。参观中,研发中心副主任、清华校友结合“结构与控制耦合”理论进行工程实例阐释,博士学长分享成长历程,解答同学疑问,同学们还参观了国防重点实验室,加深了对自动控制与飞行器结构设计关系的理解。
一院一部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总体研制单位。参观中,人事处带领同学们参观展厅,招聘和招生负责人介绍部门现状及自培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座谈,同学们全面了解了设计大国重器对设计师的要求,大家更加懂得为何而学。
航天二院二部是我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核心总体单位,研制工作为国家安全构筑了坚实屏障。同学们参观院史馆,了解我国地空导弹事业发展历程与成就。交流座谈会上,专家和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学长分享科研学习等经验,使同学们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飞行器设计是系统工程的理解。
此次实践构建了“理论认知-工程验证-职业发展”闭环,是对本科生教学和学习的尝试。同学们深化了对航天工程系统的理解,点燃了投身航天事业的热情,体会到结构设计作为航天“筋骨”的意义。正如郑钢铁教授所说,航天事业特殊性决定人才培养需坚持“大工程观”,这是推动“行走的课堂”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