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电话:010-62788307

E-mail address:libome@tsinghua.edu.cn

个人简介

李博,博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长聘教授。2011年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获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历任副教授、长聘副教授、长聘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力学、固体力学研究。

联系方式:清华大学航院蒙民伟科技大楼北楼N321,100084

邮箱:libome@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2000.9-2004.6 湖南大学 工程力学学士

2004.9-2007.6 湖南大学 固体力学硕士

2007.9-2011.6 清华大学 固体力学博士

工作履历

2011.9-2014.8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博士后

2015.5-2024.5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副教授/长聘副教授

2024.6至今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长聘教授

学术兼职

担任国际力学SCI期刊《Mechan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Materials》、《医用生物力学》编委;《固体力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力学学会软物质力学工作组组员;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软材料与结构力学、细胞力学、生物软组织(例如肿瘤、胚胎、类器官)多尺度力学的研究。

研究概况

课题组主要从事细胞与软组织的多尺度多场耦合力学行为、软材料非线性大变形、结构弹性稳定性的研究,结合理论建模、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重点考虑如下三方面:

(1)建立固体材料与结构大变形的力学理论与计算方法,揭示宏、微观尺度上表面失稳、形貌产生与演化的物理机制。

(2)发展考虑多相多场耦合、化学反应与扩散、非线性的生物软组织力-化-生耦合本构模型与有限元方法,为肿瘤、胚胎等软组织的生长演化研究提供理论工具。

(3)发展表征群体细胞动力学与自组织的理论、计算方法与实验技术,阐释多细胞介观尺度动力学、形态发生与分子尺度的蛋白表达、细胞尺度的癌变、迁移、粘附、粘弹性等之间的关联,揭示胚胎发育、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力生物学机理。

奖励与荣誉

202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23年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2年 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021年 第十七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2021年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9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018年 清华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2017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3年 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1年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学术成果

已合作出版专著《软材料表面失稳力学》(科学出版社,2017)一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Biophysical Journal》《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代表论文如下(*表示通讯作者):

1. Lv J. Q., Chen P. C., Chen Y. P., Liu H. Y., Wang S. D., Bai J., Lv C. L., Li Y., Shao Y., Feng X. Q., Li B.*, 2024. Active hole formation in epithelioid tissues. Nature Physics,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4-02504-1.

2. Li Z. Y., Chen Y. P., Liu H. Y., Li B.*, 2024. Three-dimensional chiral morphogenesis of active fluid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2, 138401.

3. Yu P., Li Y., Fang W., Feng X. Q., Li B.*, 2024. Mechanochemical dynamics of collective cells and hierarchical topological defects in multicellular lumens. Science Advances, 10, eadn0172.

4. Lin F., Li X., Sun S., Li Z. Y., Lv C. L., Bai J., Song L., Han Y., Li B.*, Fu J., Shao Y.*, 2023. Mechanically enhanced biogenesis of gut spheroids with instability-driven morphomecha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6016.

5. Zhang D. Q., Chen P. C., Li Z. Y., Zhang R., Li B.*, 2022. Topological defect-mediated morphodynamics of active–active interfac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9: e2122494119.

6. Shi P., Ren X., Meng J., Kang C., Wu Y., Rong Y., Zhao S., Jiang Z., Liang L., He W., Yin Y., Li X., Liu Y.*, Huang X.*, Sun Y.*, Li B.*, Wu C.*, 2022. Mechanical instability generated by Myosin 19 contributes to mitochondria cristae architecture and OXPHO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2673.

7. Xu K., Yang Y. G., Li B.*, 2021. Brownian cargo capture in mazes via intelligent colloidal microrobot swarms. 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3, 2100115.

8. Li B., Sun S. X.*, 2014. Coherent motions in confluent cell monolayer sheets. Biophysical Journal, 107: 1532–1541.

9. Li B., Jia F, Cao Y. P, Feng X. Q.*, Gao H., 2011. Surface wrinkling patterns on a core–shell soft spher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6: 234301. (Cover Story)

10. Li B., Cao Y. P, Feng X. Q.*, Gao H., 2011. Surface wrinkling of mucosa induced by volumetric growth: theor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59: 758–774.